对《诗经》的理解

对《诗经》的理解

  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上层建筑。”在《诗经》产生的年代,我们的先人在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的黄河流域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农业社会。这个社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强大的集体力量,需要内部秩序的稳定与和谐,而相应地需要抑制其社会成员的个性自由和与之相联系的浪漫幻想。正是在这种“生存的社会条件下”,形成了《诗经》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并且,由于中国——尤其中原社会的基本特点维持甚久,作为中国文学重要起点、又被奉为儒家经典的《诗经》,其特色对于后代文学的影响,也就非常之深远。

  《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大体在《国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卸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虽然从《诗经》到汉赋还间隔许多环节,但说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诗经》,也未尝不可。“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70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3日 23:32
下一篇 2023年4月13日 23:32

相关推荐

  • 文言文《桃花源记》赏析

    文言文《桃花源记》赏析   《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文言文《桃花源记》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桃花源记》   作者:陶…

    2023年1月5日
    277
  • 归有光《真义堂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昆山治之西,有地名真义。其水曰真义浦,其里曰真义村。太湖之水,遶①郡城娄门东出,经昆山入海。自昔湖瀼②相连,茫然巨浸,疑古之所谓三江、五湖,或有在于此者。其后通漕筑塘,水迹之非其故…

    2023年1月3日
    213
  • 桓公知士的文言文及翻译

    桓公知士的文言文及翻译   引导语:齐桓公之所以能在春秋时期称霸于天下,这与他知人善任,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是分不开的。选文中宁戚曾有小过,但齐桓公不以小过而埋没人才。接下来是小…

    2023年1月8日
    648
  • 陆龟蒙《别离》阅读答案

    别  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①手,壮士即解腕②。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注】①螫:毒蛇咬人。②解腕:斩断…

    2023年4月5日
    243
  • 文言文翻译和原文

    文言文翻译和原文   六年级的两则文言文你还记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翻译和原文,欢迎参考阅读!   学弈(yì)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2023年1月5日
    211
  • 《醉歌十首(其三)》

    汪元量 淮襄州郡尽归降, 鼙鼓喧天入古杭。 国母已无心听政, 书生空有泪成①行。 汪元量《醉歌》十首,写德祐二年(1276)春南宋亡国的史事。当时帝㬎不足五周岁,由祖…

    2023年5月9日
    22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