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释】
(1)此诗二首,作于徽宗崇宁元年(1102),作者时年五十八岁。岳阳楼:建于今湖南省岳阳市的西门城楼上,濒临洞庭湖,面对长江。该楼为唐代张说所建,宋仁宗庆历时滕宗谅(字子京)加以增建,登上城楼,既可眺望洞庭湖,又可俯瞰万里长江。范仲淹撰有《岳阳楼记》,此后,岳阳楼名声大震。君山:又称湘山、洞庭山,在洞庭湖中。
(2)投荒:指远谪到偏僻荒凉的地方。万死:九死一生,源自柳宗元诗:“万死投荒十二年。”鬓毛斑:耳旁头发花白。
(3)生入:指能够活着从“投荒之地”出来,才能生入瞿塘滟滪关。瞿塘: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南。滟滪关:又名江关,即瞿塘峡中的滟滪堆,曾为三峡中著名的险关。
(4)江南:指作者家乡江西修水县。宋代属江南西路,简称江西。先一笑:形容作者被赦,将被起用时的喜悦心情,未到家乡,禁不住“先一笑”了。
【赏析心得】
宋哲宗绍圣年间,新党再起,对保守派“元佑党人”进行打击报复,黄庭坚也在被迫害之列。他于绍圣二年(1095),因修国史,政敌诬陷他写《神宗实录》失实,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改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吃了许多苦头。直至徽宗即位后的元符三年(1100),作者已经五十六岁了,才被放还。徽宗崇宁元年(1102)初春,作者出川后,由荆州赴老家分宁(修水)。这两首诗就是他返回江西老家,途经洞庭湖时所写,尽情倾吐当时喜悦的心情。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首两句作者以对比手法,写了“生”“死”两重天。受诬逐放荒远偏僻之地,煎熬多年,鬓毛都已斑白,自认绝无生还希望。不料,正如其好友东坡云“帝遣巫阳招我魂”,新登皇位的“玉帝”一纸诏书,竟让他活着乘舟闯入人称鬼门关的瞿塘滟滪堆。死而复生,又惊又喜,作者此时的心情万分激动。第二句,“生入”与“生出”,历有争论,有人认为,“生出”似比“生入”更合诗意。其实,作者在此是引用了典故《后汉书·班超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此句“生入”即同其意。“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第三句,未到江南老家,不禁喜极一笑。一笑泯怨愁,这一“笑”,实在是太精彩了。六、七年的投荒贬谪生活,有多少苦和愁!如今,尽在这一笑中了。高度概括,含蓄不露,充分显示了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超妙水平。第四句是喜极一笑,心情愉快的具体表现。回家途中,路经岳阳,登上岳阳楼,在初春蒙蒙细雨中,饱览湖光山色。洞庭不变,君山依旧,如今返乡与早年投荒的心情,一喜一忧,却是截然相反了。
(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释】
(1)川:河水,这里指汇聚众河之水的湖水。凭栏:靠着栏杆。
(2)绾结:盘结,即把头发盘绕缠起。湘娥:古代神话中的湘君女神。传说尧帝二女、舜之二妃娥皇、女英溺死湘江,化为神,号湘夫人,住在君山上。鬟:妇女头上螺形的发髻,此指君山山峰。
(3)不当:到不了。
(4)银山:指湖水涌起如银似的白色波浪。青山:指君山。
【赏析心得】
第二首是承接第一首。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春风吹着春雨,飘洒满湖水面,作者登楼独自倚着栏杆向远处望去,只见烟雨中的君山就像湘夫人头上盘结缠绕的十二个发髻,神韵卓然,格外美丽。“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兴致勃勃的诗人,突发奇想:如果乘舟到湖里去,靠近“湘君”,从波涛汹涌、雪白浪花掀起的银山中,近距离欣赏这一螺青峰,那该是多美的事啊!
此诗二首,题为《望君山》,第一首却未直接描写君山,全是倾吐心中喜悦之情,精彩之句在于“未到江南先一笑”。这个“笑”字,将怨、愁全抛在浩渺洞庭湖水中了。远谪归乡的诗人,正因为有第一首情绪转折作基调,才有兴致在烟雨中欣赏君山,品出她的美丽动人,并突发奇想,写出气魂宏伟、豪迈旷放的壮丽诗篇。如果前首的写法是“点铁成金”,那么后首就是成功的“夺胎换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