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注释】

叶下:叶落。沉沉:形容流水渺远不尽的样子。酸风射眸子:冷风刺眼。李贺诗:“东关酸风射眸子。”寒窗底:寒窗里。萧娘:女子的泛称。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鉴赏】

此词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抒发思家怀人之情思。上阕写伫立凝望。前两句写秋景。“叶下”即“叶落”,暗示了季节是秋天;“斜阳”点明已近黄昏,也渲染了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凉基调:“卷轻浪、沉沉千里”写苍茫壮阔的江面,暗示了人面对这种渺茫的江水时,只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孤独。实是写人眼中之景,暗示了人的存在。用“叶下”、“斜阳”、“沉沉”等词渲染了一种萧条凄清的氛围“桥上酸风射眸子”点出了人站在小桥上。“酸”字一是指风冷,另一层则指人伫望久了,寒风吹来,两眼会发酸。“射”字形象写出寒风之刺骨,令人难以忍受。在这样难耐的环境中,此人却“立多时”而不离去,为什么呢?显然黄昏灯火市的普通夜景是不值得他久立伫望的,悬念顿起。

下阕由屋外转写屋内。“古屋”两句写主人公回到屋里,还在发呆,站在寒窗下,怔怔的听着井边梧桐叶飞坠落下的声音。在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是凄清、孤寂等晦暗悲凉情境的象征。如温庭筠《更漏子》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里写主人公伫立听桐叶飞坠,实际上暗示了他那种愁绪满怀无可排遣,寂寞冷清的孤独心境。在如此寒冷难捱的秋夜,却“不恋单衾再三起”,难以入眠,不知为何?下阕到此句,都是写景,层层铺垫(渲染了氛围),悬念迭起,让人疑虑重重。周济赞此为“此亦是层层加倍写法”(《宋四家词选》)。到结尾两句“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才道出原委,使人豁然开朗,原来却是因为恋人寄来一封令人肝肠寸断的信啊。不直写“断肠”,化为“萧娘”意,离愁更浓。结句点明主旨,却又点到为止,余味深长。

善于制造悬念是此词一大特点。此外,作者善于在时间的推移中通过写景来反映主人公的行踪,悬念叠起,层层铺垫,直到结句,才道破底蕴。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3965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9日 11:05
下一篇 2023年5月9日 11:05

相关推荐

  • 张可久《人月圆·春晚次韵》阅读答案及赏析

    人月圆·春晚次韵    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 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

    2023年4月9日
    180
  •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1)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2)不知将军宽之…

    2022年11月28日
    252
  • 文言文的句式介绍

    文言文的句式介绍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

    2022年11月22日
    256
  • 《骆统传 三国志》的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骆统传 三国志》的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12分)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

    2022年12月6日
    229
  •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这两句是说,临水的桃花秾艳一片,形成花的海洋;然花期短促,平添伤怀;轻轻的柳絮随风飘扬,时时点拂人衣。预拟之景,亦预拟他…

    2023年3月10日
    357
  • 《蒙骜伐魏》阅读答案及翻译

    蒙骜①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

    2022年12月17日
    2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