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

语文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

  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

  1.表示数量词

  文言文中的数词,有时表示一个数量词,其特点是量词省略,或数词后置。例如: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一食”中的“一”是一顿之义,量词“顿”省略。

  ②箱奁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孔雀东南飞》)“六七十”指六七十只,数字后置,并省略量词。

  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一”指一粒,量词“粒”省略。

  ④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孙子兵法·谋攻》)“三”指三种情况,量词省略。

  ⑤方一沐,三握其发。(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一”为一次,“三”为三次,数量省略。

  2.表示概数

  有些数词只表示一个大约的数目,而并非表示确定的数目,是虚指而非实指。例如: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十二”指军书多,非实指有十二卷。

  ②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序》)“二三”表示两三里左右。

  ③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各千计。(蒲松龄《促织》)“百”“万”“千”均非指实数,都是指很多。

  ④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卫风"氓》)“三”指多年。

  3.表示序数

  有些数词含有第几之义,表示顺序。例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一”指第一次,“三”指第三次。

  ②以孔子遇虎言之,圣人不能先知,六也。(王充《知实》)“六”即第六。

  4.表示两数相加

  这种情况是用“有”将前后两个数连接起来,表示两数相加,有时量词省略。例如:

  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四十有四”即四十四岁,“九十有六”即九十六岁。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二十有一年”指二十一年。

  ③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勾践灭吴》)“亿有三千”即十万三千(亿:十万)。

  5.表示两数相乘

  有时两数连用,表示所指的’数是两数相乘的积。例如:

  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三五”是指阴历十五。

  ②急走趋之,乃二八姝丽。(蒲松龄《画皮》)“二八”即十六岁。

  ③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三五”即农历十五,“四五”即农历二十。

  6.表示一个分数

  有时两数或连用,或用“之、无”等将两数隔开,表示几分之几,前一个数代表分母,后一个数代表分子。例如:

  ①曩与吾祖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十无一”即十分之一,“十无二三”即十分之二三。

  ②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洪亮吉《治平篇》)“十之一二”指十分之一二。

  ③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司马迁《陈涉世家》)“十六七”就是十分之六七。

  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十一”即十分之一。

  7.“一”的特殊用法

  “一”在文言文中十分活跃且具有多种意义,用法灵活,常用义项有“相同”“一样”“统一”“满”“全”“都”“整体”“一体”“专一”“竟、乃”等。例如: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是一体、整体之义。

  ②而或长烟一空。(范仲淹《岳阳楼记》)“一”义为全。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一”指专一。

  ④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一”即统一。

  ⑤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一”即满、全。

  ⑥一至此乎。(《史记""滑稽列传》)“一”即竟、乃。

  8.表示长度、重量

  古代有些表示长度、重量的数词,常与量词融为一体,相当一个数量词。常见的有:咫(八寸)、仞(八尺或七尺)、寻(八尺)、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跬(半步,跨出一只脚)、常(两寻,十六尺)、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一亭(十里)、舍(三十里)、锱(六铢,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六斛四斗)。例如: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跬”即半步。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忽微”在此形容极微小的事。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锱铢”在此形容极其细小。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521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13:39
下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13:39

相关推荐

  • 李纲《病牛》原文、注释和鉴赏

    李纲《病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释】 (1)此诗是作者在南宋高宗朝罢相后,绍兴二年(1132)任湖广宣抚使时作,…

    2023年5月7日
    265
  • “几枝疏影溪边见,一拂清香马上闻”全词赏析

    “几枝疏影溪边见,一拂清香马上闻”出自《鹧鸪天·冷落人间昼掩门》 鹧鸪天·冷落人间昼掩门 宋朝  无名氏 冷落人间昼掩…

    2023年3月30日
    241
  • 百字令 厉鹗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

    2023年5月6日
    240
  • 【中吕】红绣鞋(梦断陈王罗袜)

             李致远       &…

    2023年5月6日
    234
  • 《张求》

    唐 庚 张求一老兵, 著帽如破斗。 卖卜益昌市, 性命寄杯酒。 骑马好事久, 金钱投瓮牖。 一语不假借, 意自有臧否。 鸡肋巧安拳, 未省怕嗔殴。 坐此益寒酸, 饿理将入口。 未死…

    2023年5月15日
    212
  •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   1、安:1、怎么(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卑:1、身份低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3、备:1、周全、详尽。(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

    2022年11月20日
    18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