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的词意:此时正羁旅漂泊多愁善感,怕登上荒凉的古台高处,更会是悲情难禁。
出自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
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评。记长楸走马,雕弓笮柳,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


正自:正好。羁(jī)怀:客居他乡的情怀。唐司空曙《残莺百啭歌》:“谢朓羁怀方一听,何郎闲咏本多情。”多感:谓易伤感;多感触。
荒台:又称戏马台,在今江苏省徐州市,旧传为项羽阅兵之地。六朝宋武帝刘裕曾在此大宴宾客,后世以此为登高游乐之所。

【参考译文】
偏偏是临近重阳风雨越多,今日如此温暖明丽特别叫人爱惜。试问秋花的芳香是否浓郁?我欲携同朋友走出西城游历。我正自飘泊羁旅,满怀着无限愁绪,就怕登上荒台的高处,更是难以承受悲戚。面对着酒宴,又将滤酒、插花的友人回忆,只是座席上已没有昔日的旧侣。
我感到悲楚凄清,微酒入肠浅醉又醒。积郁的愁情,比诗篇抒写的更加沉重。记得沿着楸树茂盛的大道乘马奔行,手持雕弓,施展百步穿杨的技能,这些往事休再论评。重阳节朝廷传赐下一枝紫萸,有谁的梦魂曾到故国园陵?任凭着乌纱帽随风吹去,要让老天知道,斑白的华发已如此丛生,我感慨长歌呵涕泪交进。

【译文二】
临近重阳风雨偏偏增多,难得今日这样和暖晴明。请问秋花芳香是否浓烈?我想和友人一起出游西城。此时正羁旅漂泊多愁善感,怕登上荒凉的古台高处,更会是悲情难禁。举起酒杯又深深怀念,当年漉酒、插花的朋友,只是在座的已没有那位老兵。
我感到悲楚凄清,浅酒入肠似醉还醒。愁情太多,写诗也难平。曾记得在长楸道上走马驰骋,手持雕弓比试百步穿杨,这些往事不堪重新评论。记得每到重阳朝廷必赐茱萸,如今还有谁能梦入汉家皇陵?任凭这乌纱帽随风飞走,一定要让老天爷知道,我如今头上已白发丛生,一曲歌罢涕泪零零。

赏析
《紫萸香慢·近重阳偏多风雨》是宋末词人姚云文的词作。这首《紫萸香慢》是作者在重阳节前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南宋灭亡之后。当时作者在元朝任职。此词紧扣重阳节之习俗,描绘物是人非萧索凄凉的景象,抒发了遗民不忘故国的忆旧情怀。上阕叙写樽前怀友之情,下阕抒发忆昔伤今之慨。全词从重阳入笔,语言平实,又不失跌宕起伏,整首词从出游始,于登高处终,章法浑成,意蕴丰厚,读来凄怆感人。
这首《紫萸香慢》应为姚云文自创词调。此词借重阳佳节发羁愁、念远之慨,含蓄而深沉地表达自己的亡国之哀,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沧桑之痛。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首句交待了大致背景,时近重阳,阴雨连绵,难得遇上一个晴朗的好天气,故与友人结伴出城秋游。
“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南朝时宋武帝刘裕北伐前曾于重阳日在荒台大宴官兵。“正自”句隐含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对南宋不思振作终至亡国的愤慨。怕登高台,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国破家亡的伤痛。
“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曾取头上葛巾滤酒。老兵此处应指当初和自己同生共死的战友。结句无限凄清,从文中的“荒台”、“老兵”可以想见,词人曾经参加过抗元战争,有过戎马生涯。“座上已无老兵”,旧友或已亡故沙场或已风烛残年,已经不能和从前一样漉酒插花,指点江山了,想起这些,心中无限的感伤。
“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平。”过片几句通过环境的凄清表现心中的凄清,忧愁实在是太深了,尽管一个劲儿地作诗填词,也无法抹平这份久久的积怨。
“记长楸走马、雕弓笮柳,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道、汉家陵。赐,梦谁道、汉家陵。”此处化用曹植《名都篇》:“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古时的风俗,重阳节登高要插戴茱萸。词人回忆当初,感慨万千,于凄怆之中流露出愤激之情。“紫萸”句暗示故国已亡。
“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乌纱,此处用典《旧唐书舆服志》“乌纱帽者,视朝及见宴宾客之服也。”此处用晋朝孟嘉登高落帽的故事。束片,满是深沉的哀痛。

赏析二
本篇为重阳感怀之词。词人抚今追昔,借写前朝重阳佳节热闹盛事,发江山易主之悲慨。上片写羁旅外乡重阳时怀念友人,抒写世事沧桑之悲。下片追怀往事,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由词中“荒台”、“老兵”,“长楸走马”、“雕弓柳”等内容不难看出,词人曾经是一位主张抗元并积极投身抗击元军的爱国志士。全词慷慨悲壮,沉郁凄凉。上片前六句叙写多日风雨后,终于在重阳佳节这天放晴,于是词人与友人相约出城游玩。“正自羁怀多感”以下三句,化用汉时刘裕重阳节设宴犒赏文武百官的典故,抒发了词人对宋廷偏居一隅、不思振兴的不满,对宰相韩侂胄轻率北伐以至国亡的愤懑之情。上片结尾三句写重阳佳节之际,怀念故人,充满了感伤意味。下片换头四句写愁情深重。“记长楸走马”两句追忆当年骑射的神勇场景,情调高昂。下面接以“前事休评”一句,情调转悲,于凄怆中寓愤懑之情。“紫萸一枝传赐”三句,暗写江山已易主。结尾几句化用孟嘉典故,一抒亡国之痛。全词紧扣重阳节之习俗来写,用典贴切而意蕴丰厚。从结构看,从出游始,以游览结束而“歌罢涕零”终,感情转宕变化自然,意脉清晰,章法浑成。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855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3月14日 00:18
下一篇 2023年3月14日 00:18

相关推荐

  • 形容展望未来的诗句

    形容展望未来的诗句   品读那些憧憬未来的’美好诗句,在诗句中,感受蓬勃的朝气。一切都将是美好的,我们的未来,会是更好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形容展望未来的诗句,欢迎来参考…

    2023年4月20日
    217
  • 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卢祖皋 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竹歌翠合,绮罗香暖。溶溶涧渌冰泮,醉梦时,年华暗换。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春啼细雨…

    2023年5月9日
    203
  • 《赵普》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赵普》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原文:《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

    2023年1月8日
    209
  • 高考语文《诗经》经典名句

    高考语文《诗经》经典名句   篇一:诗经-郑风-子衿   子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

    2023年4月13日
    180
  •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

    2022年12月29日
    245
  • 文言文常见词用法

    文言文常见词用法   倍   (1)动词①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一人倍之,伤肤。(《狱中杂记》)   ②增加。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

    2022年11月28日
    2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