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咏牡丹》原文、注释和鉴赏

陈与义《咏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

(1)此诗作于高宗绍兴六年(1136)春,作者当时因疾去官,寓居浙江桐乡青墩寿圣院塔下,时年四十八岁,为有生的最后两年,此首当为他的夕阳之作。

(2)胡尘:外族入侵中原大地荡起的尘土,此指金兵入侵。汉关:泛指中原大地、北方领土。

(3)十年: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至作者写此诗时,整整十年。伊洛:即流经洛阳的伊河、洛水。此处即以伊洛代指洛阳。路漫漫:不仅路途遥远,而且被金兵占领,要等收复才能回乡,故曰路漫漫。

(4)青墩溪:在今浙江桐乡北。龙钟客:指自己是老态龙钟、衰弱多病、行动不便的人了。

【赏析心得】

靖康之难(1127)中,作者南奔鄂湖,备受流离之苦,直到绍兴元年(1131),才被召任兵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知湖州等职。高宗绍兴五年(1135)六月,作者又被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青镇(即青墩)寿圣院塔下。次年三月,桐乡牡丹花开,也许别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对于来自牡丹之乡洛阳的游子来说,感受却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于是,他写下了咏物怀乡的名篇《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首两句,以倒叙方法,追忆了不堪回首的十年。自从胡尘卷起,金兵攻入汉关,中原大地尽失。靖康之难以后,自己就忍痛挥别了伊洛两河、东西两京,同千千万万南逃人一路,踏上了流离失所、漂泊无依的漫漫长途。“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国亡家破、颠沛流离,往事回忆之后,作者看看眼前,更是冷寞凄凉,青灯古佛,蜗居一隅,举目无亲,唯有牡丹略解故乡之恋。更令人沮丧的是,自己虽未达半百年龄,却已是老态龙钟、衰态毕现,报国无力,回家无望。现在他能做的就是,独立在暮春东风中,久久地欣赏着眼前异乡的牡丹,想念着沦陷家乡的牡丹,作者将思乡之情、亡国之痛深深地埋在心底,悲苦到永远!两年之后,年仅四十九岁的诗人,便带着他那对故乡的牡丹之恋与世长辞了。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229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7日 00:55
下一篇 2023年5月7日 00:55

相关推荐

  •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赏析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是后人加的。唐雎(jū),是安陵国的臣子。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

    2022年12月30日
    190
  • 李广退敌文言文翻译

    李广退敌文言文翻译   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小编为你整理了李广退…

    2023年1月7日
    268
  •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父勃,绍圣谏官。敦儒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召至京师, 4A将处以学官(译解:打算任命他为…

    2023年1月12日
    239
  • 张抡《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张抡 上元有怀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

    2023年5月9日
    218
  • 古诗歌手法赏析之象征专题练习

    象征 一、什么是象征 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二、古诗中的象征运用示例 在屈原的《离骚》中,他把才德和有作为的人…

    2023年4月10日
    235
  •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

    2022年12月30日
    2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