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书河上亭壁》原文、注释和鉴赏

寇准《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注释】

(1)《书河上亭壁》为四首构成的组诗,分咏四季登临黄河所思所见情景,本首写的为秋天情景。组诗前原有小序,说明作者于宋真宗咸平元年(998)谪镇河阳(河南省孟县南,今为孟州市)。“每凭高极望,思以诗句状其景物,久而方成四绝句”,“书于河上亭壁”。

(2)樯:船的桅杆。此处代指船的本身。

(3)凭:靠。危槛:高楼长廊的栏杆。

(4)萧萧:萧条稀疏貌,也可理解为风声。疏林:秋天落叶后,看似稀疏的树林。

【赏析心得】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歌。作者时当四十六七岁,贬谪黄河之滨的河阳和陕州。此诗出色地描绘了北方深秋长河落日的壮丽景色,被视为极富大唐遗韵的夕阳绝句。

寇准十九岁进士及第,可谓少年得志。但由于坚持抗辽,不合帝意,于至道二年(996)罢知邓州(今河南省邓县),宋真宗咸平初(998),徙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景德元年(1004),寇任宰相,景德三年(1006)罢为刑部尚书,知陕州(今河南省陕县)。《书河上亭壁》组诗即写于景德三年或稍后时间。寇准先贬河阳,后谪陕州,两地均临黄河,所咏四季之景,即为河阳、陕州两地之景。从作者序言可知,组诗四首非一日而成,它们是作者镇守河阳、陕州期间,每每登高眺望,“思以诗句状其景物,久而方成四绝句”,最后才“书于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每到秋日傍晚,天高气爽,独上高楼,凭槛眺望。只见大河江岸宽阔,河中来往船帆稀少,更显波涛渺茫。作者倚栏沉思,心如长河浪涛,起伏不定。“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秋风萧瑟,繁叶摇落,作者凝神远望,天边有一片稀疏的树林。红日西沉,正从丛林后面的山峰背后缓缓下垂。当灿烂夕阳降到一半时,奇景出现了:它的万道霞光已成半轮斜阳,照在远处连绵秋山之上,就像给半山披上金色彩带,庄丽极了!

诗人为何将秋天长河落日定格在“一半秋山带夕阳”这道风景线上呢?因为触景生情。作为一位刚毅的政治家,他并不为暂时的贬谪而气馁。人近晚年,就像眼前的秋景一样,只要抓住当前的美好时光,将照样焕发灿烂人生,有着无比壮丽的夕阳风景。

绝句文笔流畅、境界壮阔、写景优美、抒情委婉。淡淡感伤中,不失刚毅与倔强;迷离哀愁时,满怀憧憬与期望。全诗显示出诗人大河般宽阔的政治家胸襟与气度。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230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7日 00:56
下一篇 2023年5月7日 00:56

相关推荐

  • “王冕,字元章.幼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

    2022年12月27日
    324
  • 狡童诗经赏析

    狡童诗经赏析   狡童是国风·郑风里面的,这首诗歌表现了人类心中的恶性,谁都不愿被人冷落而做边缘人,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狡童诗经赏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

    2023年4月17日
    228
  •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总结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

    2023年1月11日
    218
  • 学皆不精的文言文翻译

    学皆不精的文言文翻译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以下是…

    2023年1月8日
    274
  • 陈涉世家文言文知识点

    陈涉世家文言文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阳夏jiǎ辍chuò耕怅chàng恨zhé戍   度duó已失期以数shuò谏故陈胜王wàng   罾zēn…

    2022年11月20日
    281
  • 满江红 王彦泓

            眼角眉端,谁道是、便成抛散?怕向那、定情帘下,诉愁窗畔。几度卸装垂手望,无端梦觉低声…

    2023年5月6日
    22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